19岁的杨睿吓得一夜没睡着。
在今天中午之前,整整18个小时,他一直处于极度忐忑之中。他想哭,但哭不出来,说话时语音发颤。
半个小时,只差半个小时,这个孩子就可能与我们的心仪的大学擦肩而过。
7月17日12:00,是杨睿这批考生高考考试志愿投档的截止时间。直到11:30,接到他所考试报名的北京林业大学打来的电话,他的心情才豁然开朗。
因为对自主招生缺少知道,他在填报高考考试志愿时出了问题。
杨睿是国家级贫困县河北阜平县的一名农村学生,高考考试考了618分,超出河北理工类重点线45分。他此前通过了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自主选拔录取“树人计划”的考核,只须高考考试成绩达到重点线,就将被录取。
在招生录取中,杨睿这种学生是“本一特殊种类批”。他在网上填报志愿时,遇见两个可以选择的类别,“自主选拔录取”或“农村自主选拔录取”。
杨睿对这两类都缺少知道。国内拓展自主招生试点已有10多年了,但在阜平,不少学生还是由于一个大学生支教团的到来,才首次知道自主招生。正是在支教老师的鼓励下,杨睿参加了北京林大的“树人计划”。
国内重点高校招生近年来向农村区域倾斜,很多高校都在自主选拔录取方面设立了农村专项,“树人计划”就属此类。但杨睿依据它的全名“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自主选拔录取‘树人计划’”,以为这是“自主选拔录取”,就在高考考试志愿表的类别中,选了“自主选拔录取”。
这个农村孩子没好意思去认真咨询这个问题。他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对此知道不多。而且他感觉,只须自己能办的事情,绝不去麻烦其他人。
填完志愿后,他心里也纠结过填的到底对不对。直到20天后,他懵了:7月16日17:30,北京林大招生办公室打电话公告他,没收到他的档案。
北京林大招办一位员工告诉中国年轻人报记者,他们核对名单时,发现没杨睿的档案,快点公告了他。该校“树人计划”总共招收50多名农村考生,他是惟一出现这样的情况的。
在员工建议下,杨睿紧急写了一份申请书。他的手都在抖,只可以用歪歪扭扭的笔迹表达我们的渴望。他说,“录取之日临近,得到公告,内心焦虑不已”,“我真心恳求各位领导给我一个机会”。
收到杨睿的传真后,北京林大招办附上学校的证明建议,7月16日连夜发到了河北教育考试院。他们期望能帮孩子弥补,但不确定是不是仍有机会。
7月17日12时,就是投档的截止时刻。
一个不眠之夜后,清晨5:28,杨睿跟我们的支教老师、清华大学毕业生刘通联系,沮丧地说了我们的处境。他感觉“没什么期望了”,对老师感到抱歉,当初正是在刘通等支教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,他获得了农村自主选拔录取资格,现在却由于自己对政策知道不透彻,“让老师失望了”。
刘通也很自责,觉得这是我们的疏忽。他对记者说,自己只想到帮学生们筹备考试,没想到填报志愿时这类孩子还会出问题。他一边安慰杨睿,一边紧急跟当时一同支教的北京林大毕业生杨阳联系,请他向学校招办咨询状况。
以前也参加过自主招生考试的刘通说,跟城市的考生不同,农村考生在信息获得等方面处于劣势,而且缺少指导。这类千辛万苦过了独木桥的孩子,获得了自主招生资格,却在填报志愿时出现操作性失误,“倒在黎明前”,对他们来讲打击太大。
这个早晨,支教老师们通过各种渠道帮杨睿咨询信息。人在外地的刘通把电话打到欠费;得了阑尾炎的杨阳本来要去医院输液,听说此事后,二话没说,先去向招办老师求助。
河北教育考试院一位员工向记者介绍,农村专项考生有单独数据库,杨睿的名字就在其中。他的志愿表上只不过填错了类别,考试报名院校等信息无误。根据程序,经过招生院校发函赞同,省教育考试院招生委员会研究过具体状况,充分考虑贫困区域孩子的切身利益,决定帮他调整。
这位员工同时强调,杨睿的状况是很少见的个例,并不是填错高考考试志愿都可更改。
上午10点多,北京林业大学招办接到了河北教育考试院投来的考生杨睿的档案。在12点之前,该校需要完成对他材料的审核、回传。据员工介绍,杨睿的资料审核已经通过,虽然河北的本科一批录取工作还没有开始,但他已经确定会被录取。
11:30,杨睿接到了北京林大的电话—他18个小时里听过的最动听的声音。数千里以外的刘通也开心不已,感觉“一下子柳暗花明了”。
杨睿对中国年轻人报记者说,他本来已经感到无望,没想到在最重要的时候,得到了这么多的帮忙。假如没这类帮助,不了解我们的命会向什么样的方向进步。
他甚至感觉,上大学前的这番波折,是上天在教给自己“感恩与帮助”这一课。
“我真的是满腔的感动和感谢,不了解什么语言可以表达我的感情,我只能在苍白语言以外许下誓词:大恩不言谢,我会用努力去证明大伙的帮忙是值得的。我会将火种传递下去,获得更大的能量,去帮助更多的人。”他说。
今天晚餐,杨睿自己下厨,他想“多吃一点”,做了炒土豆和腌黄瓜。
在那份“有惊无险”的高考考试志愿表里,他填报了园艺、林学、草坪科学等专业。这个19岁的准大学生说,期望自己以后能从事那种“给大家带来漂亮与愉悦”的工作。